斥巨資布局自動化未來!三菱電機投了工業機器人
Realtime Robotics 完成B輪融資
近日,工業機器人無碰撞自主運動規劃提供商Realtime Robotics已獲得日資巨頭三菱電機的戰略投資。
雖然具體金額暫未披露,但據外媒報道,本輪資金將用于優化公司機器人工作單元、拓展解決方案,以幫助工程師和制造商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
Realtime Robotics自2016年成立至今,共完成3輪融資,輪次走到B輪,已披露籌集金額超4580萬美元(約3.3億人民幣),股東中不乏Toyota Ventures(豐田風投)、上汽投資、SPARX Group等知名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三菱電機曾在A輪就對Realtime Robotics提供資金支持,并將在此次B輪融資完成后,在Realtime Robotics董事會中增加一名高級代表。
而公司CEO彼得·霍華德(Peter Howard)曾在三菱有長達12年的工作經歷,曾擔任三菱商事項目經理、Tri-M Technologies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SM2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與三菱淵源頗深。
Realtime Robotics:突破自動化重點瓶頸
制造業自動化水平提升的特征之一,是工業機器人應用愈加廣泛,為企業提質增效發揮重要作用。但編程、部署和控制工業機器人的過程一直以來存在諸多痛點,想要讓機器人在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工作,并非易事。
機器人運動規劃是工業自動化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預編程,控制系統能夠指導機器人按設定路線精準運動,完成碼垛、焊接、裝配、檢測等復雜任務。
然而,傳統編程流程下,工程師需要手動規劃每一個機器人動作,預設其運行路徑,防止發生碰撞,存在高成本、高風險、高耗時的“三高”困擾。
針對傳統工業機器人編程的諸多痛點,Realtime Robotics提出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解決之道,這種無碰撞運動規劃技術,被形象地比作“機器人大腦的運動皮層”。其優化算法能同時管理多個機器人復雜動作,智能生成無碰撞的最優路徑方案,達到最佳循環時間。
在設計階段,Realtime的優化軟件可快速生成并評估數十萬種方案,尋找高度復雜多機器人工作單元中的最短循環時間,如用于汽車車身點焊作業。而在實際生產線上,其運行時控制系統進一步讓多個機器人實現精密緊密協作,動態規避障礙物,一旦工作單元需要調整,該系統也能迅速重新優化出最佳路徑。
憑借這一技術,Realtime Robotics已為諸多制造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汽車巨頭寶馬(BMW)、大眾商用車(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等都采用了其解決方案,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據報道,借助Realtime的支持,他們縮短了生產周期時間,減少了設備停機時間,大幅提高了總體產出。
此外,Realtime Robotics還在運行時提供動態避障能力,確保機器人在遭遇突發障礙物時能及時調整運動軌跡,實現自動化生產在動態環境下的高效、安全運行。
三菱電機:斥巨資布局自動化未來
人工智能浪潮下,單一的硬件和工控系統已難以適應不斷提升的柔性化和智能化需求。因此,對于老牌制造巨頭三菱電機而言,成為Realtime Robotics的戰略投資者,多是出于把控智能制造發展趨勢的戰略考量。
根據規劃,三菱電機將通過增持股份,進一步將Realtime Robotics的運動規劃技術集成到三菱廣泛的軟硬件生態體系中,包括3D仿真軟件、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如PLC、伺服電機和CNC)等。
通過數字孿生手段,三菱電機期望借助Realtime Robotics的技術實現制造業的全面優化,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快速響應制造過程中意外狀況,確保生產的連續不間斷運行。
三菱電機的目標是,通過不斷拓展自動化能力,簡化工廠運營流程,最終構建一個高度智能化的“循環數字工程”生產模式,持續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
據悉,三菱電機在工廠自動化、信息處理和通信、空間開發和衛星通信、消費電子、能源、運輸和建筑設備的電氣和電子設備方面擁有100多年的經驗。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財年中,公司已收入為52579億日元(約348億美元、2431億人民幣)。
產業升級,智能制造是必由之路?
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已成為必然趨勢,機器人的廣泛運用只是智能制造的一個縮影,而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加速融合,將進一步催生行業的深度變革。
在過去,自動化生產多是針對單一明確的任務目標,如裝配線或加工單元中特定的碼垛、焊接等固定流程,自動化系統按預編程路線運行,缺乏靈活性和智能適應力,無法應對動態環境的變化。
而新興技術為生產引入更智能、更高級的協同自動化形態,能基于對全局生產環境的感知,動態調整設備運作,優化生產流程。這需要來自人工智能技術的強大決策規劃能力,對全局狀態進行實時評估和調度。
Realtime Robotics做的也是這件事。公司CEO Peter Howard將它比喻為“擁擠廚房中協同作業的數位廚師”,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多機器人間的運動編排,讓生產資源在動態環境下高效協作。
此外,過去制造業追求通過規?;a實現成本優勢,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但當今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需求日益增長,規模效應正在削弱,柔性制造成為熱詞。
而從三菱與Realtime Robotics的聯手,也不難看出制造業產業鏈整合的大趨勢。
對于制造商而言,打造端到端的自動化能力一直是追求的目標。未來,企業將不再只是單純的產品生產商,而是解決方案提供者,企業商業模式將圍繞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包括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運維等一體化服務。
三菱電機將Realtime Robotics的運動規劃技術集成到工業機器人和控制系統中,實質是在為客戶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制造服務。
原標題:三菱電機,投了工業機器人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