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幣廠采用RFID系統提高生產管理和安全
德國巴伐利亞州造幣廠采用RFID追蹤歐幣的制造、運輸過程(未印紋的白幣到達造幣廠-成品運往銀行)。這套RFID系統于2005年上線,與過去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紙片識別集裝箱的舊機制相比,新系統大大提高了造幣廠的安全性,更有效地控制制造過程。
RFID系統采用高頻標簽,標簽芯片是恩智浦IcodeSLI無源13.56MHzRFID芯片,符合ISO15693標準。標簽嵌在塑料護套里,類似于行李標簽,采用塑料扎帶系在集裝箱上。Schreiner Logi Data和smart-Tec提供項目用到的標簽和護套。
在生產中,應用標簽的集裝箱大約有12種不同類型和不同尺寸,最大的能裝載50,000個硬幣。集裝箱的尺寸從20*20cm(長*寬)到1*1m不等。制幣步驟包括對硬幣印紋、聚集兩種不同的材料的硬幣-如1歐元和2歐元的硬幣、質量檢查。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每個集裝箱大約要經過20次閱讀。
當成品裝上卡車運往銀行之前,工作人員可以取下集裝箱標簽,重新投入使用。現在大約有3000個標簽處于循環使用中,Softcon IT-Service首席技術官Michel Dorochevsky稱。Softcon IT-Service設計并安裝了這套系統。
當裝載白幣的木質、金屬或塑料集裝箱送到制幣廠時,工人將白幣轉裝到制幣廠的集裝箱里,再采用帶有RFID模塊的Casio DTX10手持機來讀取集裝箱的RFID標簽,并輸入一些基本信息,如供應商和集裝箱的ID號。這些信息連同標簽的ID號(標簽內僅存有ID號)通過無線局域網發送給一個數據庫。
每個集裝箱的白幣都必須不定時地進行質量控制檢查。當工作人員通過手持機接收到測試的命令時,他先讀取需要測試的、裝載硬幣集裝箱的標簽,再讀取一個厚塑料包(用于運送白幣樣本)的標簽。接下來,他們取出一勺白幣,放它們放在塑料包里。數據庫緊接升級這些白幣樣本的新位置,系統確認取樣過程正常。
當實驗室所有的測試都完成后,工作人員采用一臺桌面閱讀器讀取取樣包的標簽,通知系統裝載白幣的包要送還生產地。每一場測試的結果都與取樣包的ID號相對應,這樣操作人員可以追蹤不同批次白幣的質量。當樣本送回生產線時,工作人員必須再次掃描取樣包及目的集裝箱。如果系統通知質量沒問題,員工將硬幣倒回集裝箱,這個過程可防止不同批次白幣的混淆。
工作人員利用叉車舉起集裝箱,將硬幣倒進機器里,開始印紋和處理硬幣。在任何白幣或硬幣倒向集裝箱之前,員工都必須先讀取一下集裝箱標簽。硬幣不是以流水線的形式制造的,而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從一臺機器送往另一臺機器。成品用紙包裝成卷,裝載到集裝箱上,稱量并放在保險室里。當硬幣裝載到專門運送的集裝箱、并載上卡時,員工最后讀取造幣廠集裝箱標簽,再將RFID標簽從集裝箱上取下,以便重新使用。
Softcon IT-Service在公開投標中贏得這個項目。應用系統采用Softcon IT-Service的LogIDSoft平臺,該平臺可作為中間件和生產控制軟件。項目于2006年啟動,分為兩個階段開展。第一個階段:完成白幣到造幣廠時對集裝箱的讀取和質量控制步驟。第二個階段:Softcon IT-Service將RFID應用擴展到整個生產過程中。據Dorochevsky稱,項目中最大的障礙是在金屬工業環境下設置無線局域網絡和員工的系統使用培訓。
這套系統費資$295,465,Dorochevsky稱,造幣廠最大的獲益是提高了安全性和生產管理,并實現了生產的透明性。
RFID系統采用高頻標簽,標簽芯片是恩智浦IcodeSLI無源13.56MHzRFID芯片,符合ISO15693標準。標簽嵌在塑料護套里,類似于行李標簽,采用塑料扎帶系在集裝箱上。Schreiner Logi Data和smart-Tec提供項目用到的標簽和護套。
在生產中,應用標簽的集裝箱大約有12種不同類型和不同尺寸,最大的能裝載50,000個硬幣。集裝箱的尺寸從20*20cm(長*寬)到1*1m不等。制幣步驟包括對硬幣印紋、聚集兩種不同的材料的硬幣-如1歐元和2歐元的硬幣、質量檢查。在整個制造過程中,每個集裝箱大約要經過20次閱讀。
當成品裝上卡車運往銀行之前,工作人員可以取下集裝箱標簽,重新投入使用。現在大約有3000個標簽處于循環使用中,Softcon IT-Service首席技術官Michel Dorochevsky稱。Softcon IT-Service設計并安裝了這套系統。
當裝載白幣的木質、金屬或塑料集裝箱送到制幣廠時,工人將白幣轉裝到制幣廠的集裝箱里,再采用帶有RFID模塊的Casio DTX10手持機來讀取集裝箱的RFID標簽,并輸入一些基本信息,如供應商和集裝箱的ID號。這些信息連同標簽的ID號(標簽內僅存有ID號)通過無線局域網發送給一個數據庫。
每個集裝箱的白幣都必須不定時地進行質量控制檢查。當工作人員通過手持機接收到測試的命令時,他先讀取需要測試的、裝載硬幣集裝箱的標簽,再讀取一個厚塑料包(用于運送白幣樣本)的標簽。接下來,他們取出一勺白幣,放它們放在塑料包里。數據庫緊接升級這些白幣樣本的新位置,系統確認取樣過程正常。
當實驗室所有的測試都完成后,工作人員采用一臺桌面閱讀器讀取取樣包的標簽,通知系統裝載白幣的包要送還生產地。每一場測試的結果都與取樣包的ID號相對應,這樣操作人員可以追蹤不同批次白幣的質量。當樣本送回生產線時,工作人員必須再次掃描取樣包及目的集裝箱。如果系統通知質量沒問題,員工將硬幣倒回集裝箱,這個過程可防止不同批次白幣的混淆。
工作人員利用叉車舉起集裝箱,將硬幣倒進機器里,開始印紋和處理硬幣。在任何白幣或硬幣倒向集裝箱之前,員工都必須先讀取一下集裝箱標簽。硬幣不是以流水線的形式制造的,而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從一臺機器送往另一臺機器。成品用紙包裝成卷,裝載到集裝箱上,稱量并放在保險室里。當硬幣裝載到專門運送的集裝箱、并載上卡時,員工最后讀取造幣廠集裝箱標簽,再將RFID標簽從集裝箱上取下,以便重新使用。
Softcon IT-Service在公開投標中贏得這個項目。應用系統采用Softcon IT-Service的LogIDSoft平臺,該平臺可作為中間件和生產控制軟件。項目于2006年啟動,分為兩個階段開展。第一個階段:完成白幣到造幣廠時對集裝箱的讀取和質量控制步驟。第二個階段:Softcon IT-Service將RFID應用擴展到整個生產過程中。據Dorochevsky稱,項目中最大的障礙是在金屬工業環境下設置無線局域網絡和員工的系統使用培訓。
這套系統費資$295,465,Dorochevsky稱,造幣廠最大的獲益是提高了安全性和生產管理,并實現了生產的透明性。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