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加速度奔跑 2
作為具體在中國市場開展西門子工業領域業務的負責人,何維克顯然是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領導者。在加入西門子前,他曾經服務于三菱公司在日本名古屋的開發部,進入西門子后,他又有在德國、美國兩個市場工作的經驗。2005年11月,他被任命為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和管理委員會成員,負責自動化與驅動集團、工業系統及技術服務集團、西門子樓宇科技集團以及西門子在中國西北、北方地區和蒙古代表處的業務。
何維克走馬上任后第一次公開露面,應該是2004年10月27日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SNC)擴建項目的開業典禮。現在,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歐洲以外西門子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最大的生產和研發基地。
何維克透露,在A&D的全球性規劃中,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是一個為全球市場供貨的生產廠。因此它的出口或者以及本地銷售的比例取決于不同的產品線,不同的產品比例也會不同,例如小型控制類產品就有2/3出口,數控產品大概是1∶1的比例。而A&D在中國的18個分公司也已經建立起了10個研發中心,并且與西門子的全球研發中心建立了一個研發網絡,相互有很好的信息溝通和合作。現在,A&D的可編程控制器已經完全做到了通過對一個市場的針對性研發來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并且實現了全球性的研發合作,其硬件在南京開發,軟件在德國和美國開發。“全球的各地研發中心都將使用同樣的設計工具,然后利用一個小的部件改變就能滿足當地標準。”他說,“這就是全球整合公司的威力。”
在7月的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上,西門子工業領域工業自動化集團首席執行官Anton Huber語氣堅定地聲稱:“西門子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
宏觀經濟壓力下的“合之道”
訪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工業總裁何維克
記者: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的主題是“合之道”。通過2007年年底開始的整合,西門子在原有幾個核心業務集團基礎上成立了能源、工業和醫療三大業務領域,以在優勢領域集中優勢力量。但是,GE和飛利浦同樣也是通過整合把業務集中在了類似領域。西門子如何進行區別化競爭?
何維克:對市場和客戶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有競爭優勢的產品。西門子對于業務的劃分并不只是停留在了這三大領域,還要往下走到業務集團,比如工業業務領域,下面有自動化與驅動(A&D)、工業系統與技術服務(I&S)、樓宇科技(SBT)、交通技術(TS)和歐司朗(Osram)5大集團,西門子是以客戶為導向把他們歸納到工業領域。我們不能光看自己,還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不管客戶屬于哪個領域,他們面對的都只是一個人,即西門子的客戶代表。西門子要求客戶代表必須要能夠發現客戶需求。以能源領域的發電業務為例,如果客戶代表發現電廠客戶也有對自動化產品的需求,就可以與西門子在當地的自動化部門溝通,共同組成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組織,這有利于更好的發揮整合、協同作用。
記者:現在中國的工業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在近幾年由中國制造開始的躍遷轉變過程中,一種企業是通過規模化先做大再做強,另外一種企業是靠創新和自動化占領市場,A&D在中國市場會如何選擇?對于不斷變化的中國客戶需求,哪些是A&D最為關注的?
何維克:要回答第一個問題要從創新說起。創新是保持公司活力的源泉。我記得彪馬公司CEO在說明創新對于公司的重要性時說過,如果客戶每次來他們專賣店看到的都是相同的產品,肯定沒有購買欲望,但如果他們每次來到彪馬專賣店都可以看到新的運動衣和鞋子,那么就會有興趣逛一逛。逛下來,你看中一件彪馬的T恤,但是價格太貴,你是不會買的。所以,降低成本也非常重要,西門子在降低成本上做了很大努力。西門子在市場上肯定不是最便宜的產品,但是我們在考察產品的好壞時,應該從質量可靠性、性能等各個方面來綜合考慮,而不應該僅從單價上進行判斷。
這些年中國工業領域的發展變化確實非常快,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召開這個峰會的原因。我們需要跟客戶針對未來的趨勢需求交換意見。對西門子來說,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針對每個客戶的要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于節能環保來說,所有客戶都有相應的需求,但節能的潛力又存在于不同的生產環節,比如電機的節能、能耗的節省、整個驅動產品的節能,以及生產流程的優化和控制所帶來的節能。我們將根據每一個客戶的意見和他們共同探討,提出解決方案。
記者:您剛剛強調了創新對于西門子的重要性。但現在中國更希望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化,尤其是中國政府提出了自主創新的口號,這是否會影響到A&D在中國市場上的拓展?為了保證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的領先優勢,西門子接下來將有那些新的舉措?
何維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對西門子有正面影響。我認為,中國政府對于自主創新的要求不光適用于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只要服務于中國市場的公司,政府都應該鼓勵自主創新。多年以前西門子只有15000名員工,在中國只是一個生產基地,現在僅A&D在這里就有10個研發中心,今后我們將通過加大在中國研發方面的投資,把國外很好的研發經驗帶到“中國創造”中來。
創新里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世界最聰明的人。這種人才不僅僅來自德國,我們在中國也在發現優秀的創新人才。在歐洲、美國等地,不是所有的產品創新都由西門子自己來做。我們會和一些大學開展合作,如果在大學里發現非常有創意的年輕人和創新想法,我們會聘用他們。我們也會去尋找一些有創意的企業,以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去收購他們。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希望他們把最先進的技術和想法都帶到西門子來。
記者:現在有不少企業在把生產基地內遷,同時他們在內地又遇到兩個瓶頸,一個是技工的瓶頸,另一個是物流的瓶頸,西門子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在現在的狀況下有沒有擴大在內地制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的想法?
何維克:A&D在中國的18家運營公司有設在內地的,也有設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內地物流上的瓶頸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一些不方便,但在找到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對技術人員進行了很好的培訓之后,他們會相對比較穩定,因為他們的家和朋友都在那里,他們更愿意比較長時間穩定地在那里工作。
作為投資來講,在前些年由于我們是外資企業,不能自由選擇中方合作伙伴。現在這些限制逐漸取消,絕大多數我們可以做到自主選擇中方合資伙伴,或者建立我們自己的獨資公司。但是,建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考慮打算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還要考慮當地是否能夠提供這種產品的生產原料,以及這個產品是提供給中國市場還是要出口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供應商,比如說在哈爾濱建廠,但是零部件供應商在深圳,那還不如從德國去進口。比如說我們在大連建立的生產通訊產品的工廠,就是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后才決定選址的。如果僅是從勞動力成本這一點來考慮,可能我們在全球的生產基地都要做一個大的調整。
記者:那么,近年來包括石油在內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頻繁波動,是否已經對西門子這樣的全球公司造成了影響?但西門子此時召開了在中國前所未有的自動化峰會,是不是對于今后幾年的業績比較樂觀?
何維克:實際上,原材料的上漲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有企業都面臨這種挑戰,西門子也要積極應對。但這種挑戰在西門子的發展歷史上可不是第一次了,我們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企業,有信心通過對原材料的節省以及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效益的提高,來應對整個成本的提高。西門子60%以上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制造的,其他40%也不是僅僅從德國進口,還有從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新加坡、捷克等運到中國市場來銷售,所以匯率對于我們來說影響不是那么顯著。
西門子與中國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872年。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要面對危機,但這些困難都不會使我們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我們一直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對中國市場以后的發展也很有信心。對西門子來說,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中國企業,是一個穩定的企業,我們同樣有勇氣面對現在這樣的挑戰。盡管具體的財務數據不到本財年結束的時候都不能確定,但我們相信,今年的增長肯定會比雙倍的中國GDP增長率都要高。
西門子眼中的“數字化工廠”
依賴于“以‘數字化工廠’的概念為核心的偉大戰略”,A&D力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7月11日,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閉幕式上,當談及未來的數字化工廠時,西門子工業全球工業自動化集團自動化系統部總裁弗蘭克(Ralf-MichaelFranke)加重了語氣。他問到:“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個性化增多和產品生產周期縮短。那么,如何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呢?”
答案就是“數字化工廠”。這也被稱為“西門子之道”,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數字工程,即通過虛擬制造技術對生產過程仿真,來提前解決實際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化實際生產過程以及整個生產系統的性能;二是未來工廠,這依賴于集成系統、自動化以及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弗蘭克強調到:“只有把集成的觀念貫徹到制造的每個層面中,才能做到產品快速上市。”
在此前的三天峰會中,“數字化工廠”一直是熱門主題。西門子亞太區數字化制造市場總監俞波聲稱,A&D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安裝與調試、運行維護,直至現代化升級和改造,貫穿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支持與服務。“我們用西門子的硬件和軟件鏈接整個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這就使得全集成自動化客戶得以從單一的提供商處獲取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他說。
西門子A&D目前是工業領域惟一一個可以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件和硬件組合的供應商。如此獨有的競爭優勢有賴于2007年5月10日西門子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服務提供商UGS公司的收購。現在,UGS已經更名為西門子PLM軟件公司,并作為工業領域的一個全球分支業務展開運作。
不斷出售非重點業務,同時收購符合自身發展定位需要的資產,是西門子近年來進行業務整合的慣用舉措。“我們看到真實的制造系統和數字化模擬系統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形成了互相依賴的關系。”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工業總裁何維克(PeterHerweck)解釋到。此前,A&D在產品研發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使用這種UGS的平臺,他們都是大型工程公司。以偉創力(Flextronics)公司為例,隨著制造能力的發展,偉創力感到需要一整套涵蓋產品設計、生產以及物流的透明化系統,并且需要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報告進行信息傳送,于是開始使用類似軟件。在該平臺的應用上,汽車制造業走在所有行業用戶的最前面,例如美國的大眾汽車、寶馬汽車。“我們注意到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他說。
事實上,并購的一方長期致力于制造業的車間管理和底層自動化,一方是全球領先的PLM軟件和服務提供商,這確實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聯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并購對西門子管理層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它不僅考驗著西門子對工業自動化和UGSPLM技術、產品的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將依賴于西門子對雙方非常看好的“以‘數字工廠’的概念為核心的偉大戰略”的預測能力有多準。
為此,A&D已經制定了明確的任務分解計劃。今年4月份舉行的SiemensPLMSoftware“2007年媒體和分析師大會”上,西門子宣布實施一體化的產品和制造生命周期舉措,該舉措被命名為“阿基米德項目”。這是一個橫跨整個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業務部的軟件舉措,旨在開發新的軟件解決方案,把產品和制造生命周期統一起來。
具體到中國,2006年主流的跨國PLM供應商的業績增長幅度均超過60%。業界估計,PLM在中國的年市場額度已達到了10多億元。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和自動化改造實現跨越發展,特別是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的“自主創新”、“中國創造”,都為PLM市場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何維克透露,下一步將在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SNC)嘗試建立一個樣板,全面應用這種“數字化工廠”的概念。他語氣堅定地表示:“我們會把SNC建成一個真正數字化的工廠。”
50億元下的節能環保創新
在所有企業都表示強烈關注的中國節能環保市場,西門子如何脫穎而出?
即使在有“總部基地”之稱的北京望京地區,這也是一棟讓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弧形設計,灰藍色外觀,頗具視覺震撼力的123米檐高?遠遠看去,西門子在中國投資1億歐元建立的總部大樓就像一面揚起的船帆。
更讓西門子引以為豪的是大樓內部匠心獨運的環保設計。西門子把頂級的節能設計都運用到了這棟建筑身上,比如使用雙層玻璃減少冬季能量損耗以及降低夏季制冷容量;采用節水系統和當今最先進的電氣設備,引入冰蓄冷系統,以最大程度降低夜間能耗,使得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在內的配套設施更為“綠色環保”。再看看細微之處,大樓的百葉窗可以感應外面光線而自動進行調節;如果有人加班的話,照明系統也只限于在相應的辦公區域開啟?
這并非是西門子在中國的惟一之作。“西門子上海中心”(SCS)暨西門子華東地區總部新大樓也使用了同樣的環境友好型設計。數據顯示,一棟建筑物最大的能耗在技術設備和固定裝置,其能源成本占建筑物能源總成本超過40%。與中國規模相當的普通辦公樓相比,西門子在北京和上海的這兩座大樓可以節省近1/3的能源。
所以,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西門子拓展中國節能環保市場的兩座橋頭堡。在2007年11月21日的2007財年業績發布會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郝睿強(Dr.RichardHausmann)明確表示,未來的工作重點將集中于此。他強調:“節能不僅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義務,同時也是我們快速發展的商機。”
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中國已經占到世界能源消耗的10%。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對能源的需求還將變得更為巨大。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僅電能需求就將增加3倍。而根據“2010加速度”戰略,從2006年底到2010年,西門子將向中國市場追加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的中期投資50億元人民幣將用于與節能環保相關的技術創新領域。郝睿強希望,未來西門子公司銷售額的一半以上能夠來自節能環保這一引人矚目的高速發展領域。
技術創新
來自西門子方面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在環保解決方案的研發投資已超過20億歐元。在西門子62000項有效專利中,有30000項為環保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具有每年減少1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的減排潛力。
在中國,經過2006年的預熱和2007年的爆發,節能環保已從企業的公關層面延伸到了商業領域。中國政府的“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節能減排目標。200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中國也表現出鼓勵外資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的積極導向。不管是歐美公司還是日本公司,跨國巨頭們都希望在此大有作為。
在何維克看來,整個社會的能耗大戶實際上是在工業領域。自動化與驅動集團(A&D)是西門子工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華支柱業務。目前,A&D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涵蓋鋼鐵、機械、冶金、食品、飲料、包裝、汽車、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這些行業都與節能環保息息相關。
何維克將A&D的節能環保市場定位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提供的產品本身要節能,另一方面是產品在應用中如何幫助客戶節能。他說:“我們總是從這兩方面來進行考慮,把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客戶的需求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西門子業務發展部節能業務總監戰京濤則具體闡述到,針對在工業用電領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A&D提出了4個解決方案:優化生產工藝??全集成自動化(TIA)、利用有效的能源管理方案??全集成能源管理(TIP)、采用高效電機以及使用變頻驅動系統。
全集成自動化技術是A&D基于網絡化的“平臺”理念,通過共同的數據管理、共同的通訊以及共同的工程設計環境,實現無縫的互操作性和透明性,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得以充分優化。全集成能源管理則是在提供優質、節能的配電產品的同時,優化配電系統的設計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
在電機方面,A&D希望最終讓產品降低80%的能源消耗。何維克解釋到:“在目前傳統工業中,很多電機都是所謂的恒轉速,特別是風機和泵之類,恒轉速使得電機大量消耗了比它實際需要的更多的能源。所以,電機節能潛力更大。”
在標準傳動市場,西門子正在力推的是全球首款具有完全集成的安全保護功能產品“SINAMICSG120”。該產品首次將兩種總線通訊直接集成在變頻器中,能夠完美地滿足低壓范圍內的高性能應用需要,并且通過全新的功率模塊實現獨一無二的再生能量回饋功能。此前,“SINAMICSG120”已經以巡展發布會形式陸續登陸上海、沈陽、廣州、成都4個主要城市。
模式創新
由于創新的技術推動,A&D在中國的節能環保領域贏得了多個訂單:應用了西門子超臨界技術的華能玉環燃煤發電廠在發電效率上高達45%;西門子還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建設從云南省到廣東省的特高壓直流輸電(HVDC)系統,整個訂單價值約為3億歐元;此外,西門子向中國合作伙伴供應的500臺貨運電力六軸機車,合同金額達3.34億歐元。
在政府合作方面,西門子已經與山東、浙江、江蘇省和深圳市分別簽署了節能減排全面合作協議書。2007年,西門子還宣布在中國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建立“綠色農村”民生工程,為有需要的農村地區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和節能方案。首個示范工程于該年12月在廣東省展開。此外,按照規劃,西門子還將在智能化小區建設、交通組織、醫療器械配置等多方面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善市民生活。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西門子就在中國成立了一個跨集團的節能小組,目的是將多個集團的節能產品及技術整合起來,提供一站式服務,并且滿足客戶多樣的需求,同時把西門子作為一個節能型公司在市場上推廣。現在在西門子中國,節能中心是對內對外的接口。針對競爭已經白熱化的中國市場,西門子更希望通過一些獨到的環保項目推進戰略來實現預期目標。
據戰京濤透露,根據不同企業客戶存在的實際問題,西門子可以分別提供三種有針對性的節能業務合作模式:直接業務模式,即客戶直接選擇使用西門子先進的節能產品及技術;與節能服務公司合作模式,即通過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節能方案、西門子提供節能產品與技術;再就是與金融伙伴合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他強調:“我們在這三種業務模式下都取得了一些成功業績。”
作為一種模式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西門子及其授權的節能合作伙伴提供技術、產品及服務,金融機構以租賃模式提供項目資金,企業則通過節能項目收益分期償還租金。通過這種模式,將企業、設備提供方、節能服務商(ESCO)、投資方等各方有機組合在一起,以經濟手段取代計劃投資模式,完成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這也是國家發改委重點推行的節能新機制之一,可以幫助企業在實現節能的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水平。
作為“合同能源管理”下的首個案例,烏蘭水泥節能項目已經得以實施。這個案例是通過華南國際租賃公司提供的資金和能源審計以及西門子公司提供的節能技術和工程服務,幫助烏蘭水泥公司利用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完成了節能設備的轉換。來自西門子方面的統計稱,該案例最終實現了35%以上的節電率。
何維克走馬上任后第一次公開露面,應該是2004年10月27日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SNC)擴建項目的開業典禮。現在,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歐洲以外西門子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最大的生產和研發基地。
何維克透露,在A&D的全球性規劃中,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是一個為全球市場供貨的生產廠。因此它的出口或者以及本地銷售的比例取決于不同的產品線,不同的產品比例也會不同,例如小型控制類產品就有2/3出口,數控產品大概是1∶1的比例。而A&D在中國的18個分公司也已經建立起了10個研發中心,并且與西門子的全球研發中心建立了一個研發網絡,相互有很好的信息溝通和合作。現在,A&D的可編程控制器已經完全做到了通過對一個市場的針對性研發來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并且實現了全球性的研發合作,其硬件在南京開發,軟件在德國和美國開發。“全球的各地研發中心都將使用同樣的設計工具,然后利用一個小的部件改變就能滿足當地標準。”他說,“這就是全球整合公司的威力。”
在7月的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上,西門子工業領域工業自動化集團首席執行官Anton Huber語氣堅定地聲稱:“西門子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
宏觀經濟壓力下的“合之道”
訪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工業總裁何維克
記者: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的主題是“合之道”。通過2007年年底開始的整合,西門子在原有幾個核心業務集團基礎上成立了能源、工業和醫療三大業務領域,以在優勢領域集中優勢力量。但是,GE和飛利浦同樣也是通過整合把業務集中在了類似領域。西門子如何進行區別化競爭?
何維克:對市場和客戶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有競爭優勢的產品。西門子對于業務的劃分并不只是停留在了這三大領域,還要往下走到業務集團,比如工業業務領域,下面有自動化與驅動(A&D)、工業系統與技術服務(I&S)、樓宇科技(SBT)、交通技術(TS)和歐司朗(Osram)5大集團,西門子是以客戶為導向把他們歸納到工業領域。我們不能光看自己,還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不管客戶屬于哪個領域,他們面對的都只是一個人,即西門子的客戶代表。西門子要求客戶代表必須要能夠發現客戶需求。以能源領域的發電業務為例,如果客戶代表發現電廠客戶也有對自動化產品的需求,就可以與西門子在當地的自動化部門溝通,共同組成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組織,這有利于更好的發揮整合、協同作用。
記者:現在中國的工業正在發生很大變化,在近幾年由中國制造開始的躍遷轉變過程中,一種企業是通過規模化先做大再做強,另外一種企業是靠創新和自動化占領市場,A&D在中國市場會如何選擇?對于不斷變化的中國客戶需求,哪些是A&D最為關注的?
何維克:要回答第一個問題要從創新說起。創新是保持公司活力的源泉。我記得彪馬公司CEO在說明創新對于公司的重要性時說過,如果客戶每次來他們專賣店看到的都是相同的產品,肯定沒有購買欲望,但如果他們每次來到彪馬專賣店都可以看到新的運動衣和鞋子,那么就會有興趣逛一逛。逛下來,你看中一件彪馬的T恤,但是價格太貴,你是不會買的。所以,降低成本也非常重要,西門子在降低成本上做了很大努力。西門子在市場上肯定不是最便宜的產品,但是我們在考察產品的好壞時,應該從質量可靠性、性能等各個方面來綜合考慮,而不應該僅從單價上進行判斷。
這些年中國工業領域的發展變化確實非常快,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召開這個峰會的原因。我們需要跟客戶針對未來的趨勢需求交換意見。對西門子來說,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針對每個客戶的要求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于節能環保來說,所有客戶都有相應的需求,但節能的潛力又存在于不同的生產環節,比如電機的節能、能耗的節省、整個驅動產品的節能,以及生產流程的優化和控制所帶來的節能。我們將根據每一個客戶的意見和他們共同探討,提出解決方案。
記者:您剛剛強調了創新對于西門子的重要性。但現在中國更希望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化,尤其是中國政府提出了自主創新的口號,這是否會影響到A&D在中國市場上的拓展?為了保證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的領先優勢,西門子接下來將有那些新的舉措?
何維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對西門子有正面影響。我認為,中國政府對于自主創新的要求不光適用于中國的國企和民企,只要服務于中國市場的公司,政府都應該鼓勵自主創新。多年以前西門子只有15000名員工,在中國只是一個生產基地,現在僅A&D在這里就有10個研發中心,今后我們將通過加大在中國研發方面的投資,把國外很好的研發經驗帶到“中國創造”中來。
創新里離不開優秀的人才,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世界最聰明的人。這種人才不僅僅來自德國,我們在中國也在發現優秀的創新人才。在歐洲、美國等地,不是所有的產品創新都由西門子自己來做。我們會和一些大學開展合作,如果在大學里發現非常有創意的年輕人和創新想法,我們會聘用他們。我們也會去尋找一些有創意的企業,以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去收購他們。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希望他們把最先進的技術和想法都帶到西門子來。
記者:現在有不少企業在把生產基地內遷,同時他們在內地又遇到兩個瓶頸,一個是技工的瓶頸,另一個是物流的瓶頸,西門子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在現在的狀況下有沒有擴大在內地制造工廠的數量和規模的想法?
何維克:A&D在中國的18家運營公司有設在內地的,也有設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內地物流上的瓶頸可能會給公司帶來一些不方便,但在找到熟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對技術人員進行了很好的培訓之后,他們會相對比較穩定,因為他們的家和朋友都在那里,他們更愿意比較長時間穩定地在那里工作。
作為投資來講,在前些年由于我們是外資企業,不能自由選擇中方合作伙伴。現在這些限制逐漸取消,絕大多數我們可以做到自主選擇中方合資伙伴,或者建立我們自己的獨資公司。但是,建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考慮打算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還要考慮當地是否能夠提供這種產品的生產原料,以及這個產品是提供給中國市場還是要出口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供應商,比如說在哈爾濱建廠,但是零部件供應商在深圳,那還不如從德國去進口。比如說我們在大連建立的生產通訊產品的工廠,就是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后才決定選址的。如果僅是從勞動力成本這一點來考慮,可能我們在全球的生產基地都要做一個大的調整。
記者:那么,近年來包括石油在內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頻繁波動,是否已經對西門子這樣的全球公司造成了影響?但西門子此時召開了在中國前所未有的自動化峰會,是不是對于今后幾年的業績比較樂觀?
何維克:實際上,原材料的上漲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所有企業都面臨這種挑戰,西門子也要積極應對。但這種挑戰在西門子的發展歷史上可不是第一次了,我們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企業,有信心通過對原材料的節省以及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效益的提高,來應對整個成本的提高。西門子60%以上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都是在中國制造的,其他40%也不是僅僅從德國進口,還有從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新加坡、捷克等運到中國市場來銷售,所以匯率對于我們來說影響不是那么顯著。
西門子與中國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872年。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要面對危機,但這些困難都不會使我們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我們一直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對中國市場以后的發展也很有信心。對西門子來說,我們認為我們是一個中國企業,是一個穩定的企業,我們同樣有勇氣面對現在這樣的挑戰。盡管具體的財務數據不到本財年結束的時候都不能確定,但我們相信,今年的增長肯定會比雙倍的中國GDP增長率都要高。
西門子眼中的“數字化工廠”
依賴于“以‘數字化工廠’的概念為核心的偉大戰略”,A&D力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7月11日,2008西門子自動化峰會閉幕式上,當談及未來的數字化工廠時,西門子工業全球工業自動化集團自動化系統部總裁弗蘭克(Ralf-MichaelFranke)加重了語氣。他問到:“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個性化增多和產品生產周期縮短。那么,如何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呢?”
答案就是“數字化工廠”。這也被稱為“西門子之道”,包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數字工程,即通過虛擬制造技術對生產過程仿真,來提前解決實際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化實際生產過程以及整個生產系統的性能;二是未來工廠,這依賴于集成系統、自動化以及強大的信息網絡技術。弗蘭克強調到:“只有把集成的觀念貫徹到制造的每個層面中,才能做到產品快速上市。”
在此前的三天峰會中,“數字化工廠”一直是熱門主題。西門子亞太區數字化制造市場總監俞波聲稱,A&D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安裝與調試、運行維護,直至現代化升級和改造,貫穿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支持與服務。“我們用西門子的硬件和軟件鏈接整個產品的設計和制造過程,這就使得全集成自動化客戶得以從單一的提供商處獲取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他說。
西門子A&D目前是工業領域惟一一個可以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件和硬件組合的供應商。如此獨有的競爭優勢有賴于2007年5月10日西門子對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服務提供商UGS公司的收購。現在,UGS已經更名為西門子PLM軟件公司,并作為工業領域的一個全球分支業務展開運作。
不斷出售非重點業務,同時收購符合自身發展定位需要的資產,是西門子近年來進行業務整合的慣用舉措。“我們看到真實的制造系統和數字化模擬系統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形成了互相依賴的關系。”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西門子工業總裁何維克(PeterHerweck)解釋到。此前,A&D在產品研發中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使用這種UGS的平臺,他們都是大型工程公司。以偉創力(Flextronics)公司為例,隨著制造能力的發展,偉創力感到需要一整套涵蓋產品設計、生產以及物流的透明化系統,并且需要把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報告進行信息傳送,于是開始使用類似軟件。在該平臺的應用上,汽車制造業走在所有行業用戶的最前面,例如美國的大眾汽車、寶馬汽車。“我們注意到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他說。
事實上,并購的一方長期致力于制造業的車間管理和底層自動化,一方是全球領先的PLM軟件和服務提供商,這確實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聯手。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并購對西門子管理層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它不僅考驗著西門子對工業自動化和UGSPLM技術、產品的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還將依賴于西門子對雙方非常看好的“以‘數字工廠’的概念為核心的偉大戰略”的預測能力有多準。
為此,A&D已經制定了明確的任務分解計劃。今年4月份舉行的SiemensPLMSoftware“2007年媒體和分析師大會”上,西門子宣布實施一體化的產品和制造生命周期舉措,該舉措被命名為“阿基米德項目”。這是一個橫跨整個西門子工業自動化業務部的軟件舉措,旨在開發新的軟件解決方案,把產品和制造生命周期統一起來。
具體到中國,2006年主流的跨國PLM供應商的業績增長幅度均超過60%。業界估計,PLM在中國的年市場額度已達到了10多億元。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制造業希望通過信息化和自動化改造實現跨越發展,特別是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的“自主創新”、“中國創造”,都為PLM市場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何維克透露,下一步將在西門子數控(南京)有限公司(SNC)嘗試建立一個樣板,全面應用這種“數字化工廠”的概念。他語氣堅定地表示:“我們會把SNC建成一個真正數字化的工廠。”
50億元下的節能環保創新
在所有企業都表示強烈關注的中國節能環保市場,西門子如何脫穎而出?
即使在有“總部基地”之稱的北京望京地區,這也是一棟讓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弧形設計,灰藍色外觀,頗具視覺震撼力的123米檐高?遠遠看去,西門子在中國投資1億歐元建立的總部大樓就像一面揚起的船帆。
更讓西門子引以為豪的是大樓內部匠心獨運的環保設計。西門子把頂級的節能設計都運用到了這棟建筑身上,比如使用雙層玻璃減少冬季能量損耗以及降低夏季制冷容量;采用節水系統和當今最先進的電氣設備,引入冰蓄冷系統,以最大程度降低夜間能耗,使得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在內的配套設施更為“綠色環保”。再看看細微之處,大樓的百葉窗可以感應外面光線而自動進行調節;如果有人加班的話,照明系統也只限于在相應的辦公區域開啟?
這并非是西門子在中國的惟一之作。“西門子上海中心”(SCS)暨西門子華東地區總部新大樓也使用了同樣的環境友好型設計。數據顯示,一棟建筑物最大的能耗在技術設備和固定裝置,其能源成本占建筑物能源總成本超過40%。與中國規模相當的普通辦公樓相比,西門子在北京和上海的這兩座大樓可以節省近1/3的能源。
所以,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西門子拓展中國節能環保市場的兩座橋頭堡。在2007年11月21日的2007財年業績發布會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CEO郝睿強(Dr.RichardHausmann)明確表示,未來的工作重點將集中于此。他強調:“節能不僅是我們應當承擔的義務,同時也是我們快速發展的商機。”
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中國已經占到世界能源消耗的10%。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對能源的需求還將變得更為巨大。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僅電能需求就將增加3倍。而根據“2010加速度”戰略,從2006年底到2010年,西門子將向中國市場追加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的中期投資50億元人民幣將用于與節能環保相關的技術創新領域。郝睿強希望,未來西門子公司銷售額的一半以上能夠來自節能環保這一引人矚目的高速發展領域。
技術創新
來自西門子方面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公司在環保解決方案的研發投資已超過20億歐元。在西門子62000項有效專利中,有30000項為環保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具有每年減少10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的減排潛力。
在中國,經過2006年的預熱和2007年的爆發,節能環保已從企業的公關層面延伸到了商業領域。中國政府的“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節能減排目標。2007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中國也表現出鼓勵外資投資節能環保產業的積極導向。不管是歐美公司還是日本公司,跨國巨頭們都希望在此大有作為。
在何維克看來,整個社會的能耗大戶實際上是在工業領域。自動化與驅動集團(A&D)是西門子工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華支柱業務。目前,A&D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涵蓋鋼鐵、機械、冶金、食品、飲料、包裝、汽車、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這些行業都與節能環保息息相關。
何維克將A&D的節能環保市場定位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提供的產品本身要節能,另一方面是產品在應用中如何幫助客戶節能。他說:“我們總是從這兩方面來進行考慮,把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與客戶的需求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西門子業務發展部節能業務總監戰京濤則具體闡述到,針對在工業用電領域更有效地利用能源,A&D提出了4個解決方案:優化生產工藝??全集成自動化(TIA)、利用有效的能源管理方案??全集成能源管理(TIP)、采用高效電機以及使用變頻驅動系統。
全集成自動化技術是A&D基于網絡化的“平臺”理念,通過共同的數據管理、共同的通訊以及共同的工程設計環境,實現無縫的互操作性和透明性,使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得以充分優化。全集成能源管理則是在提供優質、節能的配電產品的同時,優化配電系統的設計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
在電機方面,A&D希望最終讓產品降低80%的能源消耗。何維克解釋到:“在目前傳統工業中,很多電機都是所謂的恒轉速,特別是風機和泵之類,恒轉速使得電機大量消耗了比它實際需要的更多的能源。所以,電機節能潛力更大。”
在標準傳動市場,西門子正在力推的是全球首款具有完全集成的安全保護功能產品“SINAMICSG120”。該產品首次將兩種總線通訊直接集成在變頻器中,能夠完美地滿足低壓范圍內的高性能應用需要,并且通過全新的功率模塊實現獨一無二的再生能量回饋功能。此前,“SINAMICSG120”已經以巡展發布會形式陸續登陸上海、沈陽、廣州、成都4個主要城市。
模式創新
由于創新的技術推動,A&D在中國的節能環保領域贏得了多個訂單:應用了西門子超臨界技術的華能玉環燃煤發電廠在發電效率上高達45%;西門子還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起建設從云南省到廣東省的特高壓直流輸電(HVDC)系統,整個訂單價值約為3億歐元;此外,西門子向中國合作伙伴供應的500臺貨運電力六軸機車,合同金額達3.34億歐元。
在政府合作方面,西門子已經與山東、浙江、江蘇省和深圳市分別簽署了節能減排全面合作協議書。2007年,西門子還宣布在中國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建立“綠色農村”民生工程,為有需要的農村地區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和節能方案。首個示范工程于該年12月在廣東省展開。此外,按照規劃,西門子還將在智能化小區建設、交通組織、醫療器械配置等多方面推進節能減排技術,改善市民生活。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西門子就在中國成立了一個跨集團的節能小組,目的是將多個集團的節能產品及技術整合起來,提供一站式服務,并且滿足客戶多樣的需求,同時把西門子作為一個節能型公司在市場上推廣。現在在西門子中國,節能中心是對內對外的接口。針對競爭已經白熱化的中國市場,西門子更希望通過一些獨到的環保項目推進戰略來實現預期目標。
據戰京濤透露,根據不同企業客戶存在的實際問題,西門子可以分別提供三種有針對性的節能業務合作模式:直接業務模式,即客戶直接選擇使用西門子先進的節能產品及技術;與節能服務公司合作模式,即通過節能服務公司提供節能方案、西門子提供節能產品與技術;再就是與金融伙伴合作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他強調:“我們在這三種業務模式下都取得了一些成功業績。”
作為一種模式創新,“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西門子及其授權的節能合作伙伴提供技術、產品及服務,金融機構以租賃模式提供項目資金,企業則通過節能項目收益分期償還租金。通過這種模式,將企業、設備提供方、節能服務商(ESCO)、投資方等各方有機組合在一起,以經濟手段取代計劃投資模式,完成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這也是國家發改委重點推行的節能新機制之一,可以幫助企業在實現節能的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水平。
作為“合同能源管理”下的首個案例,烏蘭水泥節能項目已經得以實施。這個案例是通過華南國際租賃公司提供的資金和能源審計以及西門子公司提供的節能技術和工程服務,幫助烏蘭水泥公司利用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完成了節能設備的轉換。來自西門子方面的統計稱,該案例最終實現了35%以上的節電率。
文章版權歸西部工控xbg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上一篇:施耐德電氣助力“綠色奧運”
下一篇:索尼三星將追加S-LCD廠投資